中国网
成都锦里小学被确定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2020
08/07
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翰墨清气,让学校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中,浸染天府之国温润美丽的气韵;在传承创新与不断开拓的持续升华中,彰显武侯教育优质化办学的典范。
8月6日,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确定四川省中医院等12家单位为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通知》,锦里小学名列其中。
传承中医文化,培养儒雅学子
七十载春秋,这所全国第一所以“新三国文化”为主题命名的学校,深深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经典,根植于教育理念中,致力于把孩子培养成为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儒雅学子。更努力地在实施科学、融合、开放、富有生命活力、有趣好玩的教育课程,让学校成为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发展的摇篮,成为师生理想的读书之地和快乐的成长之地。
寻文化之魂,探文化之根,悟中医药之流长。2017年,锦里小学开始实施“新三国”传统文化教育,即“国文、国艺、国医”,统一“身、心、意”的教育内容,以此追寻育人的真谛。“浸润三国文化近百年,锦里小学是武侯文化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锦小人有责任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树立起“传承并发扬中医药文化”的旗帜。”锦里小学校长颜军说。
中医药材文化墙、中药材专柜、中医药文化走廊、中国书法和装裱的古医训、古医德的字画、镜匾等,在锦里小学校园内,随处可见的中医文化环境,无不彰显着学校中医药文化底蕴以及代表武侯人文形象现代化精致学校的内涵。在较好的中医药文化工作基础上,锦里小学博物馆群落的规划现目前已初具规模如“中医展览馆”和“巧玩儿博物馆”等实体展馆。从中医展览馆“四至堂”、“国学堂”到巧玩博物馆中的“国医馆”,都记录着锦里小学实施“国医教育多年来的实践路径和教育成果,其目的就是践行“至朴至真,至高至远”的锦小校训,让锦小娃从小就浸润在中国文化之中,建立起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豪。
遵循万物生长法则,尊重学生生命成长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要遵循规律,遵循万物生长的自然法则,《黄帝内经》有曰:谨道如法,长有天命。颜军谈道:“医家讲究‘道法自然’,而孩童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孩子们的成长应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可揠苗助长,不可急功近利,唯分数、唯考试、唯升学都不是自然之道,我们希望孩子们的眼睛更亮一点,个子再高一点,头脑更聪慧一点,心胸更宽广一点。”
教育实施的对象是人,唯有面向“人”的教育才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研究人的核心是生命、生存和生活的问题,而国医教育解决了上述三大问题,在中国传统医学看来,“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国医教育核心内容正是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教育,即“提升生命能量,改善生存状态,修正生活方式”。对于锦小教育人来说,做对学生生命成长有价值的事,一直是其理想和情怀。
“新三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国医”,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感情,他既是庙堂之上的圣人之学,也是乡野民间的百姓之术,更是中国在世界上的一张夺目耀眼的名片。颜军表示,学习用中医思维来指导师生生活,体验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体会天人合一思想,在校本特色课程与活动中去感受中医之美、生命之美。并通过这种中医基础性浸润性教育,让孩子遵循健康的成长的规律,具备中国人思考方式,让文化自信成为必然。
开放与传承并进,让国医教育绽放新彩
从提出“新三国”文化以来,锦里小学不断创新,推进中医药教育,优化管理模式,在披荆斩棘的路上寻找、总结、反思教学经验、成果和思想,拓展“国医教育”的教育文化张力。2017 年,学校提出了“新三国”教育活动秉承“开放式教育特色实践研究”的发展模式,建立“一体、两端、三翼”的互通式运作及管理方式—。学校、社区、家庭的教育共同体;建立大数据库及输出端口,实现活动素材、资料的收集,网络教学与宣传;国文、国艺、国医之“新三国”内容;以德育教育,学科渗透,家长夜校,网络直播等多种互通式教育线条和模式,让学生,老师,家长三方有效地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从而达成学校“至朴至真,至高至远”的办学理念。
用坚守与坚持,形成一种文化强力磁场,让孩子们在这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被熏陶,被教育,成为有着文化自信的中华学子。在锦里小学“国医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文化氛围的打造,通过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演讲、电子屏等方式加强日常宣传,提升全体师生对中医药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利用主题班会课、健康教育课、安全教育和学科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健康生活方式;利用旌德县中小学中医药文化读本,开展了阅读课,并通过探讨、猜药名等方式不断提升学子对中医药常识的理解;通过开展中医药进校园主题板报评比活动,有效提升全体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一支热爱中医药文化的师资队伍,老师们也在不断学习、传承和推广中医药文化。学校与农业厅合作研究农耕文化、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医院合作研究中医学上学生的近视预防、肥胖预防;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带领学生探寻四川地区中药材的特点。在“开放”与“传承”的互相促进下,我们努力构建并逐步完善“新三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培育有文化自信和开拓精神的新时代锦小人。
责任编辑:张城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