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日报
中医药战“疫”有方——记南宁市中医医院抗疫战队
2020
08/19
来源: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新冠肺炎防治工作的一大特点。”南宁市中医医院负责人介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中医医院的中医药人组成一支“中医药”抗疫战队,全面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出中西医结合救治“组合拳”,彰显中医药力量。
预防先行
熬制中药汤剂发放至疫情防控一线
1月25日至2月4日,市中医医院制剂室内灯火通明、中药飘香,医务人员忙着药材的采购、验收、分装、煎煮,成品的包装、运送……随着满载汤药的车辆陆续驶出,2.8万袋发往各家医院、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南宁市隔离观察点及安置点的“预防疫肺方”“防流感中药方”汤药被分批交到我市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手中。截至6月,市中医医院制剂室克服疫情期间中药材供应紧张等困难,前后共生产了5万余袋汤药。
这一袋袋汤药,出自市中医医院制剂室的15名药师之手。共24味、1200公斤中药材煎煮而成的汤药,凝聚着南宁市中医医院制剂室全体药师的艰辛。
“全力配合生产出足够的‘预防疫肺方’汤药,供往疫情防控一线!”疫情就是命令,在接到医院的通知后,药师曹富宁便立即着手准备采购药材。在克服中药饮片公司过年放假、库存不足等种种困难后,经过多方调度,医院终于在1月24日17时把首批13味药材备齐。
1月25日大年初一早上8时整,市中医医院制剂室全体药师取消春节假期,回到工作岗位,清点、配药、煎煮、混合药液、包装、消毒灭菌、贴标签、装箱……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开启了。
时间紧、任务重。在汤药熬制过程中,制剂室平均年龄超过52岁的3名老职工张群杰、陈原和曹绍阳,一桶接一桶地将接近60公斤重的药材抬上楼,再把熬制好的汤药打包、装箱、运送下楼。医院中药师范源俊也主动到制剂室帮忙,他说:“谁都想在家安乐地过新年,但坚守岗位、冲锋在前,是医务人员的职责。在疫情面前,党员必须站到最前面,因为我们身后有千千万万的百姓需要守护。”
他们没有站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却默默地守在冷热交融的制剂室内,和轰鸣的煎煮机器一起工作。确保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按时收到中药,是市中医医院制剂室全体人员唯一的愿望。
辨证施治
中医力量用好“中药方”+“话疗方”
戴着手套切脉,戴着护目镜看舌象……疫情挡不住中医人“望闻问切”,“慢郎中”成为“急先锋”。
市中医医院内分泌老年病科医生钟健随队出征,进驻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在武汉期间,他与同事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方面的特色优势,努力救治患者。
在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患者周爷爷已是94岁高龄,并患有冠心病、心衰、贫血、高血压病、脑出血后遗症、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基础疾病。因长时间待在隔离病房,加上对新冠肺炎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情绪,周爷爷被诊断为肝气郁结。钟健与同事反复讨论后决定给患者服用疏肝理气的中药。在喝了两天中药后,周爷爷自觉身体渐好、心情舒畅,说话有力气了,胃口也变好了。
“每次查房,我坚持回答每一名患者的问题,在和他们聊天过程中讲清病情和治疗方案,这是我觉得最能帮助患者的办法。”钟健幽默地把这一疗法称为“话疗”。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疏导,让患者的茫然、恐惧和焦虑缓解了不少。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来,大家跟我做,两手上托时,注意小腹微回收,不要挺肚……”市中医医院“如意”养生队队员黄其婧,在武汉沌口方舱医院内成了大家的“养生队长”,她带着新冠肺炎患者和方舱护理队员练起了八段锦中医养生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中医养生操不仅能让患者增强抵抗力,还能让他们保持身心愉悦,树立信心。
中药药剂一人一方、对症治疗;练起八段锦强身健体……随着市中医医院10名医疗队员的到来,武汉沌口方舱医院里不断传出强化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优势抗击新冠肺炎的消息,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了这支来自广西南宁市中医医院的抗疫战队。
疫情发生后,市中医医院派驻武汉的医疗队员发挥中医药优势,在新冠肺炎的治疗和护理上促进中医药介入诊疗全过程,并不断完善中医诊疗方案,在“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基础上,推行中医“组合拳”,提高诊疗效果,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疫情的作用,从参战者向主力军转变。
悬壶济世
医师守护身后千千万万个“家”
市中医医院肺病科的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保持战斗的姿态,第一时间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守护群众的健康。
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作为此次疫情最危险、最繁忙的科室,承担了大量疫情防治工作。春节期间,医院肺病科的住院病人数约为50人。在疫情防控期间,这是一个艰巨的医疗和护理任务。肺病科9名医生、21名护士战“疫”不胜、决不收兵。春节假期期间,肺病科周慧卿、韦恩绵2名门诊医生全天候开诊,以支援医院发热门诊;原本在春节前已回老家的肺病科医生卢顺林,主动请战要回南宁帮忙,老家村里封路,汽车开不出来,他就步行8公里到镇上的客运站,坐上回南宁的大巴;对疑似病例进行单间隔离,需要实行一对一的特别护理,临近春节,肺病科的部分护士已买好回家的车票,但莫昕、成杨菊、覃晓琳、蒋翠萍等几名护士毫不犹豫退了车票,留守在医院。
在特殊时期,无论是冲锋在湖北战“疫”最前方,还是值守在医院抗疫后方,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抗疫战队手拉着手,为群众筑起牢固的安全防护墙。
本报记者吴青华
通讯员赵静苗
责任编辑:姜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