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
中西医深度融合源于理解
2020
08/10
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广州市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敏州
中西医结合救治高龄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据统计,我们科室近年先后用中西医结合救治89岁~107岁超高龄患者226人次。其中,具有两个合并症的有212例,具有3个或3个以上合并症的194例;成功救治189例,治疗成功率高达83.6%。其中有两例104岁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最终康复良好,案例已在国际权威杂志报道。
在临床救治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中西医结合确实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也能让患者最终受益。但有人说,中西医像是两条道上跑的车,结合起来太难了!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中西医之间缺乏足够的理解。
首先,中医和西医是两套理论体系,中医理论难以被国内外西医界理解和接受,有时甚至被置于对立面,这是阻碍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医与西医不应该对立,而要携手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我坚信中西医结合一定能够成功,是基于我对中西医结合体系的充分学习和了解。
我是西医出身,大学期间学过一门《中医基本理论》课程,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工作了20年,了解并掌握西医先进的医疗救治手段,也清楚有很多疾病单纯依靠西药没办法完全解决。
作为一名西医,我愿走近中医、学习中医。1997年,我调入广东省中医院。在入职第一年,我就参加了医院“西学中”培训班,2004年拜国医大师、中医泰斗邓铁涛为师,同时也拜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为师,学中医,走上了中西医结合之路。深入学习中医学理论体系后,我对中西医结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促使我后来的20多年来一直坚信中西医结合之术能够治病救人。
中西医结合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强化中医思维方法,培养深度认可且运用中医和西医两套理论体系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面向未来,还要加强中西医院的战略合作,促进高水平中医院与西医院的学术交流和科技攻关,突破原有技术瓶颈,实现中医药创新发展。
其次,中西医结合的疗效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导致其难以被医学界理解和广泛认可。
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存在很多短板,普遍证据质量不高。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也不例外。中西医相互要有深层次的理解,才有可能携手做好顶层设计,确保研究的科学性,进而产出较高水平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
在实践中,我们团队也一直致力于循证之路的探索。如在推动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标准化建设方面,2011年,我们牵头制定了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并联合国内多家医院的中医和西医开展多中心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证实了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能规范中医诊疗行为,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近年来,我们牵头规范开展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突显中医药优势的研究成果,为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我的老师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曾赠予我一幅字:“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便能超越世界现有之水平。”中医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是关键,也是中医学术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必由之路。重视传承,要去粗存精;重视传承,更要坚持创新。我们要有足够的中医文化与理论自信,并不代表中医学是一成不变的。
今年以来,中西医结合的热度前所未有的高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医药直接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抗疫做出重大贡献。所以,我认为无论在临床还是中医药创新过程中,都需要有西医的理解和参与,中西医协作攻关。中西医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走中西医优势互补、促进双向交流、优势认同与结合的道路。
链 接
百岁老人的生还奇迹
近年来,我们胸痛中心通过中西医手段救治的高龄患者很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第一例104岁高龄患者的救治是最有成就感的,但如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患者田婆婆患有高血压病,且有90余年的吸烟史,因突发胸口痛急呼120送到我院急诊科,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老人已是百岁人瑞,再灌注治疗及术后的风险都极高,是心脏支架植入术不敢触及的生命禁区。在老人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生命垂危之际,我们团队在慎重考虑和多次讨论之后,还是决定为田婆婆实施心脏介入手术,开通闭塞的血管以挽救生命。
一般来说,给八九十岁的患者做手术已经是“爬山越岭”了,需克服重重困难,给104岁的老人做心脏介入手术则无异于徒手攀高峰,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使老人难以承受。
我们不是“傻大胆”,做这个决定靠的是多年的深厚积淀。我在西医院工作了20年,积累的技术让我有实力,也有勇气;我在广东省中医院也做了10年中医药研究,对中医药在手术中的保驾护航作用同样充满信心。手术前,我们团队做了充分准备和评估。为了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减少造影剂用量;因为担心老人能否支撑长时间的手术,缩短手术时间至半小时……最终,手术取得了成功。
心脏介入手术后,为避免排异反应,西医指南常规要求给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抗凝药物,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引发消化道出血,特别是高龄的老人。
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我的担忧很快成为现实。老人突发上消化道出血,必须要停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抗凝药物,但停药极可能造成支架内血栓,甚至出现死亡风险。怎么办?基于对中西医优势的了解,我们再次大胆尝试,停用西药,换成自己研发的益气活血中药——通冠胶囊。
田婆婆术后长期服用通冠胶囊,我们也注重对其进行疗效观察。我每年带领团队给她复查血液指标、心脏彩超等;田婆婆从术后到110岁时,康复良好,未再出现胸痛,我才认为救治告一段落。
多数人认为,这次手术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龄的心脏介入手术纪录。我们总结经验,将该病例在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国际心脏病杂志》发表,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姜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