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
中医药是如何有效抑制肿瘤发展及其转移的
2020
09/02
来源:
祖国医学认为,气血瘀滞是肿瘤发病的基本病因。
清代解剖学家、医学家王清任也有“气无形不能成块,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的见解。
而血瘀证形成的基本病理机制则可以概括为:气滞血瘀,积聚在一起成为肿块再至癌瘤。
现代医学发现恶性肿瘤、血液凝固、新血管生成三者关系密切;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也与凝血系统异常、新血管生成密不可分。
另外,瘀血体质的人有癌变的倾向,癌变后恶性转移率和复发率明显比较高、预后也欠佳。而且,持续性血液高凝状态与癌症前期的关联也早已被建立。
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在改善微循环通畅的同时,还能调整和强化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对肿瘤的抑制,有些活血化瘀方药更可以直接杀灭肿瘤细胞。
因此,在抗癌策略中,活血化瘀法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治疗手段。
那么,活血化淤对抑制肿瘤有什么积极作用呢?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
配合放化疗增效增敏、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消除微循环障碍、对免疫功能等方面的调理。
1.配合放、化疗
化疗会增高气虚血癖症的出现比率,而用益气活血法配合不仅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完成率,还能更有效地杀灭癌细胞。
在临床上,运用活血化瘀法(丹参、桃仁、蛇舌草、二棱、获术、王不留行等) 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39例,生存3年以上者30例,占总数的76.4%。
从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药结合化疗药物使用,明显提高了5年生存率、复发转移也显著减少,有效降低了死亡率。
2.改善高粘滞血症及改善微循环
高粘滞血症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份的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现代研究证实,活血中药大多具有促流和抗凝作用;化瘀中药则大多具有抗栓溶栓作用。
通过减少血小板的凝聚性,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聚集种植,减少转移,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增强抗癌的作用。
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粘状态的297例肿瘤病人,结果表明芍龙汤系列方对降低血液枯度有良好的作用。29.6%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恢复正常;29.3%明显好转(异常项目减少);19.55%保持稳定(异常项口不变),总有效率达85.9%。
此外,通过3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随机测试。
发现活血化瘀组青紫舌(青紫舌是内有瘀血停滞的特殊信号,此类人群约90%体内蕴藏着各种慢性疾病。常见病因有血流缓慢、血粘度增高等)发生率明显降低。
活血化瘀法通过改善肿瘤病灶局部的循环,改善癌细胞乏氧状态,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疗效。
3.减少肿瘤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无论是放疗还是化疗,无一例外会造成人体免疫力急剧下降,严重的甚至因此危及患者生命。
现代医学认为癌症伴有血液粘度的升高,为肿瘤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血行播散。
而活血化癖药有抗凝、抗纤溶、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对防止或减少癌栓的形成和转移具有意义。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及血液高凝状态与肿瘤复发转移有关。
通过观察固本祛瘀方(生黄芪、太子参、获荃、构祀子、冤丝子、鸡血藤、仙灵脾、参三七、丹参)配合化疗对恶性肿瘤的影响,也认为活血化癖有可能提升免疫力、从而进一步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郝迎旭)
责任编辑:姜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