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
烟台市中医医院陈澄远:做中医大夫要有使命感
2020
08/13
在山东省烟台市中医医院国医堂里,一位耄耋老人正在为患者号脉开方。他头发花白,双眼却炯炯有神,问诊、检查、诊断一气呵成,他就是陈澄远。
陈澄远,上世纪40年代出生,“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认知深深根植于他的心中。他的姑父是一名出色的中医医生,受姑父熏陶,陈澄远从小便对中医感兴趣。
上中学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骨髓炎险些要了他的命,即使现在,只要撸起他的袖子,依然可以看到深深的疤痕。“得病之后,我父亲带我去了北京,但就当时的医疗条件来说,骨髓炎很难治愈,上了手术台很可能下不来。”陈澄远回忆,正当父亲对自己的病束手无策时,他的姑父给父亲打了电话,“回来吧,不能让孩子在外地出事,我试一试。”那年,陈澄远年仅13岁。
回到烟台,陈澄远的姑父为陈澄远用膏药进行拔毒治疗,经过一年多,陈澄远居然好了起来。“虽然病治好了,但胳膊却因为后遗症使不上劲,锻炼了好久才恢复了一些。”陈澄远说。
病好了,陈澄远也坚定了学习中医的信念。1963年,陈澄远正式拜姑父为师,学医5年,并在此期间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1968年,陈澄远顺利出师,真正成为了一名中医师,在乡下做了10年“赤脚医生”。
几乎每个男孩子,都有做英雄的梦想,陈澄远也不例外,在他的世界里,望闻问切犹如排兵布阵的兵法,每一味药都是他的战士,而疾病则是他的敌人。
1979年,陈澄远凭借当年选拔考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离开了奋斗10年的乡村,来到了烟台市中医医院。
“医院当时在烟台山附近,只有一亩八分地,远远比不上现在大气、上档次。”陈澄远说,到了烟台市中医院感觉如鱼得水,工作起来更有干劲。
51年的中医生涯中,陈澄远收获了很多。有一天下班,一个女同志突然跑过来说:“主任,你看,我孩子都这么大了。快叫陈爷爷,没有陈爷爷就没有你。”陈澄远回忆,当时一下子没反应回来,后来才想起了这是一个自己曾经治疗过的一位患者,“没想到过去好几年了,她仍然记得我,作为一名医生,当时我感觉真的很幸福。”
大家都听过病治好了,患者和家属会给医生送锦旗,却很少听说患者去世后,家属依然为大夫送锦旗的事。
“几年前,我接诊了一个肝癌患者,病情已经很重了,没有治愈的希望。患者本人和家属都知道这一点,家里甚至都把后事准备好了。当时我就跟她说,‘这个病我治不好,但可以延长寿命。’就这样,我为她延长了一年寿命。”陈澄远说,患者和家属感激涕零,后来,患者去世了,家属专门送来了锦旗表达谢意,这让陈澄远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感动。
从业至今,陈澄远除了认认真真看病外,还一直致力于中医药走出去,他不仅亲自带教来院学习的墨西哥留学生,还担任医院涉外门诊的负责人,多次为外国友人诊治,为中医药赢得了良好口碑。
在陈澄远看来,中医药是自己的梦想。“做中医大夫要有使命感,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还有能量,我愿意再干上10年,乃至20年!”陈澄远说。
这是一位从业几十年的老中医的心声,穿上这身白衣,爱上中医药事业,他希望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严一)
责任编辑:姜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