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程玲:“冬病夏治” 自己在家这么做
2020
08/138月6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程玲做客新华社“快看”直播间,在“神奇的中医 ”——冬病夏治伏天养阳治未病中重点介绍了三伏贴、艾灸、针灸等中医传统的治疗方式,并就“冬病夏治”给出了专业建议。
《神奇的中医》是新华社“快看”快手直播间推出的全新系列直播节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全程特别支持及指导。
调查显示,当今社会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高达75%,疾病状态的约为20%,而健康状态只占5%。程玲博士谈到,中医在亚健康调整方面非常具有优势,不仅国内崇尚中医,国外像美国、欧洲等也对中医很感兴趣,因为中医可以无副作用地解决很多常见病、多发病,这就是它神奇的地方。
提起夏季养生,程玲博士多次引用《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病。”
夏季养生的重点在:防暑、养阴与祛湿,现代的空调综合症,就是夏季养生防暑之“矫枉过正”。应该“无厌于日”和“使所爱在外”,不要害怕太阳,适当的户外运动,且户外运动时微微流汗,汗为心之液,微微汗出,可以“使气得泄”,平衡心之阴阳;在情志方面要重视心神的调养,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面对生活、工作压力要心平气和,切忌大悲大喜大怒,以心静自然凉来达到养心的目的。根据“春夏养阳”原则,夏天需要培补阳气,调整气血,同时养心,减少秋天患呼吸系统疾病及冬季消化系统疾病的概率。
针对“冬病夏治”这一传统中医理念,程玲博士表示,适合夏天调理的冬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有多种“治”的方法,选取哪种关键还是得依照自身情况。她简要介绍了三伏贴、艾灸、针灸、火罐、刮痧、艾灸、推拿等治疗方式。
“三伏敷贴”又叫“天灸”,是艾灸的一种,它通过穴位、药物双重作用调理相关经络、脏腑,使人气血阴阳调和,身体强健,宿疾渐除。临床上发现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特别好。
另外,上海人有一个习惯做法叫做“打伏针”,意思是平常有病不去医院,等到到伏天,去做针灸。程玲博士指出,这个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平常有病平常治,病程越短,治疗时间越短,恢复越快。
艾灸的灸法有很多种,而其机制研究也在完善中,民间有句话“要得安,足三里莫要干”,意思是要想健康平安,要经常艾灸足三里。说明了艾灸有一定的保健效应。艾灸温热会很舒服,但也要注意方法、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过犹不及”会让艾灸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火罐、刮痧也是当下较多人尝试的中医疗法,游泳冠军菲尔普斯的火罐治疗具有一定的广告效应,两者的原理有点类似,都是局部皮下出血点,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但也要注意掌握穴位与经络,否则会让“治病”变成“致病”。
小穴位大作用,穴位的特异性一直是世界研究热点,也是中医神奇的地方,生活中处处有中医,譬如说夹脊穴的按摩可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体质。
针对脾胃胃病和老寒腿这些我们熟悉的“冬病”,程玲博士做了具体治疗方法的介绍。脾胃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胃肠炎等中医、针灸均有良好疗效,也建议及时医院就诊,根据医师的建议进行养生保健。老寒腿则是一年四季都要治疗的,夏天是治疗的关键季节,主要原因在于夏天人们长期待在空调房间里,膝关节没有得到保护。对于老人,夏天膝关节的保暖比治疗更重要。
程玲博士还提供了一个治疗冻疮的小秘方:冬季用当归加醋煎水,泡手,连续使用,好了以后明年再用一次会彻底好。
她强调,中医的神奇在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整体观、辨证观、平衡观”,慢病患者仍要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概念,不能说做了冬病夏治,以前的慢病药就不用了,一定要双管齐下。
责任编辑:姜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