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
苦中药里尝出脱贫“甜头”
2020
08/21
来源:
走进广安市岳池县羊山湖村,一片片绿油油的川芎映入眼帘。“这是佛手、黄精、吴茱萸、川芎……”村民张秀友一边往前走,一边用手比画。以前习惯种菜的羊山湖村村民,现在对中药种类了如指掌——因为,他们换了“饭碗。
村民的变化,正是岳池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战中,岳池发挥“药”的优势,多措并举助力贫困村退出。
岳池县以药闻名。脱贫攻坚战以来,羊山湖村干部发现红壤土层厚,富含磷、硒等微量元素,适合种中药材,于是流转土地推广种植中药材,村民因此吃上“中药饭”。
唐宜全是该村最先将“农业饭”换成“中药饭”的村民之一,也最早尝到了这些苦中药里的“甜头”。目前,他管理着700多亩地,带动70位村民靠种植中药材致富,其中不少是贫困户。
“别小看这些药材,它们的纯收益是一般粮食的3倍以上。”张秀友说。目前,全村有佛手、黄精、丹参、吴茱萸等13个重点中药材品种2万余亩,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以上。
为帮扶贫困户,当地颇费心思。羊山湖村第一书记罗阳介绍,村里引进9名业主种植中药材,其中,蒋定强建成全国最大吴茱萸种植基地,建有初加工厂,车间务工人员15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名,带动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
“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中药材种植基地,年租金有2000多元,我和老伴儿在基地和建筑工地务工,一年总收入近3万元。”该村昔日的贫困户张军海说。
值得一提的是,羊山湖村还依托佛手、黄精、川芎等1200余亩中药材种植产业,开发出赏药菊、食药膳、爬药山、吼喊泉等特色项目,持续带动贫困村民增收。 (李天锐 李婷)

责任编辑:姜丰华